QE的走向分析與替代工具
北京時間6月20日凌晨消息,稍早時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在發布最新的貨幣政策后召開發布會,記者的問題自然集中在何時開始削減量化寬松(QE)直至最終結束上,伯南克指出最可能的情況是從今年末開始縮減,至2014年中某個時候最終停止QE。美聯儲的這個消息出來以后,造成全球股市的大跌,黃金跌破1300美金,中國的滬市也跌破2100點。
美聯儲不施行QE了,本身意味著世界其他國家也難以寬松,各國準備資金儲備越冬是必然的選擇,股市在全球范圍內再有一次大跌是必然的結果,這個結果本身也是美國財團想要的,我們要看到在08年危機以來美資財團是一直在出售資產的,從高盛不斷拋售中國的銀行股就可以看出,他們需要出售資產掩蓋他們的危機,美聯儲這個時候搞QE實際上是讓他們的資產賣一個好價錢,但到他們資產出售完畢,就如高盛基本清光中國的銀行股票一樣,美資財團手里有錢的時候,美聯儲繼續QE則是讓美資集團手里的貨幣貶值,這可是美國人不愿意干的事情,而美資財團此時高位購買資產抬轎子當雷鋒則是更不愿意干的事情,對于美國資本最有利的就是退出QE讓美元階段性走強,讓資產大跌美資財團可以抄底,因此配合美國資本剪羊毛的政策就出臺了,當初有剪羊毛的說法,也是華爾街先寬松在緊縮后洗劫留下的歷史名詞。現在籌備退出QE,就是籌備美國人抄底了。
但有人會說美國經濟剛剛有所起色,難道美國不怕退出QE經濟恢復夭折嗎?這里美國實際上還是有后手的,美聯儲不施行QE的背后,實際上是美聯儲手中還有比QE更有威力的調控工具,這個工具就是取消對于超額準備金的付息政策或者調整美聯儲超額準備金的利率。這樣的政策調整直接關系到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規模,關系到美元的貨幣總量和杠桿率,對于市場的影響實際上是遠遠超過QE的,因為QE是做貨幣的加減法而超額準備金率所決定的貨幣杠桿率則是在做乘除法。
對于銀行在央行的準備金和超額準備金本來是不付息的,但是在08年金融危機,美國的貨幣實際上處于嚴重泛濫的威脅之中,美國國會于2008年12月授權給美聯儲的新工具———“超額準備金利率”,最初的利率計劃1.25%,到目前該利率為0.25%,這個利率使得有大量超額準備金存儲于美聯儲,這是西方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因此美聯儲如果使得淤積在美聯儲的超額準備金等流動性釋放,同時使得歐洲難以寬松,客觀上就是再在全球收緊流動性的,這樣實際上是美國實行了對內對外不同的貨幣政策,是外緊內松的定向寬松政策而不是流動性輸出的量化寬松政策。
準備金付息政策的出臺導致負債方的“準備金存款”快速增加。自2008年9月份開始,原來構成負債方主體的“流通中貨幣”占比迅速下降,2010年1月底下降到40%左右。而存款機構的準備金存款占總負債比重相應上升,2010年1月底上升到57%左右,危機前2007年6月,準備金總量160億美元,而2009年9月準備金總量高達8480億美元,擴張53倍,其中超額準備金高達8220億美元。在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下,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規模膨脹創紀錄。2010年1月13日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規模升至2.274萬億美元。其中,金融機構存放在央行的超額準備金亦從2007年初的22億美元上升到2009年11月份的1.16萬億美元。根據圣路易斯聯儲披露的數據,截止2012年3月末,法定準備金余額為968億美元,超額準備金余額為15,097億美元,而截止2012年4月18日當周,總準備金余額為15,632億美元。截至2013年第一季度,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規模已逼近3萬億美元大關,且美聯儲正以每月850億美元的速度購入國債和抵押支持證券。公開資料顯示,2009年初時的美聯儲整體資產負債表規模尚不足1萬億美元。而現在美聯儲的超額準備金大約有1.7萬億美元。超額準備金成為支撐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規模的主要貢獻項。
現在如果美聯儲的超額準備金從17000億恢復到08年金融危機前的幾十億美元的水平,這17000億美元的超額準備金與美國的10萬億美元的廣義貨幣M2相比,相當于存款準備金率下降了17%左右。這樣的寬松效果是遠遠超過QE3的購買債券的QE的,對于量化寬松Quantitative Easing而言,Quantitative是重要的限定,而準備金利率下調導致的超額準備金流入市場,對于市場的影響是遠遠要超過QE的影響的。
實際上在二個月前,美聯儲主席就超額準備金的問題就表態過了,北京時間4月9日下午消息,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表示,美聯儲將把提高超額準備金的利率作為收緊貨幣政策的主要工具,而不是從其資產負債表中出售資產?!拔覀兯紤]的基本工具是對超額準備金支付的利率,”伯南克今天在佐治亞州一次會議上回答聽眾提問時表示。他說,在貨幣緊縮時期,貨幣市場利率或許會維持在接近超額準備金利率的水平。美國的QE與取消超額準備金雖然都是寬松,但是后果是完全不同的,這里我曾經分析過印鈔不是關鍵而發鈔才是關鍵,在QE的模式之下,美聯儲購買國債政府取得印鈔的現金,這些現金被支付給政府的救市和社會保障等項目,是造福社會的,但取消超額準備金讓貨幣在金融體系內衍生,則取得現金的是資本,尤其是控制美國金融機構的美國資本取得大量現金,這些現金可以支持他們到全球收購資產,這是完全不同的效果。
這樣的效果在世界范圍則更具有威力,在歐洲,歐洲央行是不提供超額準備金利率的,而且相對于美國,歐洲的非銀行部門規模比較小。然而,丹麥和瑞士已經長時間出現了負利率(有些銀行甚至收取存戶50個基點的存款費用)。歐洲央行在去年7月把央行存款利率下調到零后,在去年已經導致非抵押利率下滑到只有約10個基點。因為缺乏高質量的抵押品,歐洲的國債抵押回購利率只有零多一點,(因為資金貸款人不愿意以負利率借錢)。而在中國印度等新興國家資金本來就緊缺,法定準備金還有壓力不會有人交超額準備金的,因此美聯儲把QE的大棒變成超額準備金政策,美聯儲就讓美國資本取得了差異化的優勢。這樣的優勢就足以支持美國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霸權。
美國退出QE實際上也是對日本安倍經濟學的巨大打擊,日本實施的安倍經濟學計劃日本央行大幅度增加貨幣基礎,至約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50%的水平,即從2012年的139萬億日元增加至2014年底的200萬億日元。未來兩年內,貨幣基礎將以每月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1%的速度膨脹,如果屆時未能達到通貨膨脹目標,這樣的做法還將延續下去。日本央行將大規模無限制購買各種債券,包括日本政府債券在內。如果將債券采購計劃的規模與國內生產總值相比,則日本的每月采購力度甚至相當于美國聯儲量化寬松計劃的兩倍。此外,日本還將延長其所采購的債券的期限,從平均不足三年增加至七年左右。日本央行的資產負債表預計將會膨脹到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40%左右,兩倍于美國聯儲資產負債表對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日本這個計劃實際上是有預謀的針對美元的貶值,使得外國持有的日本國債與日本的外匯儲備相當,日元貶值帶來日本制造業對美國的競爭優勢,但美聯儲如果退出QE則會讓日元的國際信用崩潰,世界將拋售日元,日元的貶值將不受控制,這就是如東南亞一樣的金融危機了,因此產生了美聯儲退出QE的預期之日起日本股市就暴跌了,之所以20日跌的不多是因為前期下跌已經很大透支了而已,因此我們要看到QE是一種權利一種威懾力,只有擁有金融霸權的美國才能夠使用,歐洲一直不寬松搞QE的背后,金融經驗豐富的歐洲人應當看到了這一點。
美國的QE1控制了危機的深化發展,而QE2的成功背后是寬松6000億美元同期中國外匯儲備增加5500億,在小船池子論之下中國為之提供了池子。對于美國推出QE3和QE4本身當時筆者就說是一種不得已的行為有勉強的成分和其他戰略目的,在QE4則是取代了原來的扭轉操作,考慮到國債到期的壓力,QE4本身的寬松規模就已經不大了,而QE3本人說過其購買的主要資產抵押債券,美國的流動性真的收緊以后,這些債券是還不起的美聯儲可以取得其中的抵押資產。美國QE政策本身已經邊際效益遞減正在逐步走向反面。這里我們不光要看到美國QE的所得,還要看到QE帶來的資源價格上漲給世界資源國的好處,美國也是資源消費大國,美國是需要綜合算賬的。對于美聯儲不實施QE還有更重要的原因就是QE帶來的石油漲價的壓力,美國打頁巖氣和頁巖油的牌,現在已經出現問題,頁巖氣不是如他們想象的那樣爭氣,而美國國債利率的長期走低,美聯儲購買美債的資金來源是超額準備金,而超額準備金的利率高于短期國債利率,也會導致美聯儲的虧損。為了不虧損,美聯儲就不得不購買長期國債和讓低利率長期化,這個長期化也是擠爆美國社保體系的源頭,因為美國人不直接存錢,而美國人的社保都要依靠利率下的投資收益平衡維持呢!美國人是通過社保體系間接存錢的,這樣的長期低利率化美國社會是承擔不起的,我們不要忘記危機前美聯儲的利率高點是5.25%,現在只有0.25%。相差20倍!而美聯儲在石油危機的時候利率還達到過21.5%,在這些政策力度方面,美聯儲經常是可以超越你的想象的。
對于美聯儲的退出QE和可能的超額準備金杠桿政策調控,中國應當干的就是當初的池子論一定要堅持到底,在美聯儲退出QE熱錢外流的時候一定要抽緊銀根不讓熱錢漁利外逃,能夠有稅收調節就更好了,在熱錢流出后匯率市場化讓人民幣升值到位加大熱錢回流輸入性通脹的門檻;而到美聯儲通過超額準備金的杠桿加大流動性的時候,中國的金融邊疆要建設好,不能無原則的放開資本項目的外匯管制,讓外資進來肆無忌憚的抄底購買中國的廉價資產,現在到的危機的下半場,是博弈誰為危機買單的時刻,中國不能成為被漁利者。中國手里還是有牌打的,因為中國雖然沒有超額準備金,但中國維持法定準備金在歷史高位,是有降準降息等多種貨幣政策手段和空間的,雖然比不了控制世界金融的美聯儲,但處境也比世界其他國家有自己的優勢。
綜上所述,美聯儲的QE就是服務美國金融霸權的大棒,在QE下還有超額準備金等多種手段,中國應當有風險意識,保護好民族的產業,堅持既定的政策不要被身披改革外衣的帶路黨忽悠,維持現有的穩定,堅持下去等誰倒下為危機買單,絕不能成為危機的買單者。
上一篇:央行:按兵不動 穩健政策不松綁
推薦資訊: | ||||||||||||||||||||
|